世界的重心在往東方移動
美国對中國採取強硬路線,與盟友和國際機構合作,以便實施更強硬的全球立場
華盛頓——拜登政府官員在上任的頭幾週就試圖對中國採取強硬路線,將這個威權政府描述為對美國的經濟和安全挑戰,需要採取比特朗普政府更具戰略性和更有計劃的方式去應對。
拜登政府稱提出了一項雄心勃勃的任務,不僅要打擊其所說的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還要製定國家戰略,幫助美國建立經濟地位,更好地對抗中國的競爭。
拜登還強調,必須與盟友和國際機構合作,以便實施更強硬的全球立場,這樣企業就不會將業務移至海外,從而規避美國的嚴格規定。
據白宮通告,拜登於2月10日與習近平進行了首次通話,他在通話中談到了維護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自由開放,並對北京的經濟和人權做法表示了關切。
拜登已開始任命具有豐富對華經驗的官員擔任內閣成員。拜登政府提名的貿易代表戴琦(Katherine Tai)在奧巴馬政府期間負責在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對中國提起訴訟,她承諾在執行美國貿易規則方面採取強硬立場。拜登的高級外交政策顧問也支持批評中國做法的觀點。
印度,以色列,日本,台灣和中國大陸將再次成為焦點;局部軍事重大衝突,包括邊界衝突和海域衝突在這些國家上演。
2.1. 以色列:新冠疫情或在2021年致使“反猶”襲擊激增
據“今日俄羅斯”24日報導,以公共外交與大流散事務部在其當天公佈的年度報告中指出:“預計在2021年,反猶主義情緒的上升將導致針對猶太人和猶太人場所的暴力事件顯著增加。
《以色列時報》刊文指出,每年的1月27日是國際大屠殺紀念日,以公共外交與大流散事務部因此選擇在此時發布報告。
報告強調,有人利用新冠疫情散播陰謀論,聲稱猶太人在2020年“有組織地引發”了新冠疫情,並從隨之而來的混亂中獲利。
報告還聲稱,與以色列不和的伊朗發起了一個名為#COVID48的標籤,其內容大多與阿以沖突有關。報告批評伊朗此舉是把以色列比作“病毒”,因為1948年是以色列國建國的年份。
報告強調,在美國,反猶主義、政治緊張與社會動盪同時加劇。政治緊張指的是2020年總統大選等相關事件,社會動盪指的是反種族歧視和反警察抗議示威浪潮。報告引述美國猶太人公共事務委員會的一項調查指出,在美猶太人意識到了這種變化,九成在美猶太人認為存在反猶主義問題,八成的人認為最近反猶主義有所抬頭。
以公共外交與大流散事務部的反猶太主義網絡監測系統發現,根據發布反猶太言論的用戶數量,網絡上反猶內容最多的國家是美國,其次是法國、德國和英國。相應的,發布與新冠疫情有關的反猶內容最集中的城市是紐約,其次是巴黎、洛杉磯、柏林和華盛頓。
伦敦此前为拒绝这项定义而举行的抗议活动,认为其旨在停止针对以色列的批评并损害巴勒斯坦权利
倫敦大學學院學術委員會宣布,決定重新審視國際大屠殺紀念聯盟關於“反猶太主義”所採用的定義,因為這項定義會將“學術表達自由”置於威脅之下。此後,英國各大高校內因這項定義而引發的爭議不斷增加。
倫敦大學學院——英國最負盛名的大學之一,其教務委員會宣布,建議大學管理部門在有關“反猶太主義”的定義上設定自己的標準,而不是採用國際大屠殺紀念聯盟所採用的定義。
國際大屠殺紀念聯盟關於“反猶太主義”的定義包括幾大要點,認為“反猶太主義”是針對猶太人的一種特定觀點,可以表達為對猶太人的仇恨,在言論和物質上針對猶太人或非猶太人及其財產、針對猶太社會機構和宗教設施”。
這項定義將阻止談論1948年發生的事情和以色列的定居政策,因為以色列是將巴勒斯坦難民安置到不同國家的主要責任人。應當將以色列作為“一個種族主義項目和實施犯罪的佔領主體”來進行討論。
儘管以教育部為首的英國政府,已經發出警告稱,任何拒絕採用這項定義的高校都將被切斷財政支持,但是,許多高校仍在這個具有爭議的話題上展開了廣泛的討論。部分英國學者認為,其中存在限制學術表達自由的痕跡。
3. 日本:東京奧運會前景又懸了? 巨大投入和經濟壓力讓日本寄望疫苗
早在去年5月份,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就曾公開透露,國際奧委會沒有將東京奧運會再度延期的計劃。如果2021年東京奧運會仍舊無法舉辦,那就只有徹底取消一個選項。
一旦賽事取消,就意味著日本方面投入的巨大成本全部打了水漂,這自然是日本難以接受的結果。
據東京奧運會組委會去年12月23日公佈的數據,在決定延期之前,東京奧運會的預算經費就達到了1.35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841億元),決定延期後,賽事的預算提高了294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83億元),預算增加了21.8%。增加的預算中,用於應對新冠疫情的費用達到了960億日元。
在這些巨額預算中,相當一部分已經被投入了使用,一旦奧運會最終被取消,日本方面將幾乎“顆粒無收”,在經濟上無疑是一場災難。
想要從根本上保障東京奧運會的安全,最有效的方法還是疫苗,這也成為了當下東京奧運會的“救命稻草”。
4. 台海、南海冲突:
目前全球可能發生戰爭的火藥庫之一或之二,有台灣問題,以及南中國海水域各個主權聲索國並美中較的勁問。專家指出,中美之間破壞穩定的擦槍走火事件,進而導致直球對決的風險越來越高。
1). 中國「殲轟7」罕見擾台 專家:劍指美國航艦
今年的農曆元月,台海煙硝味更勝以往!2月19日、20日2天,中國解放軍一共派出20架次各型軍機,在台灣西南空域演訓,而且過去極少出現的「殲轟7」戰鬥轟炸機,也出現在這次陣容。專家表示,這款機種,可以搭載反艦飛彈,因此目的除了擾台,恐怕也是要向在南海演訓的美軍航艦叫陣。
美國譴責北京,在喬·拜登(Joe Biden)上任總統的風口浪尖上,北京在這個叛軍小島的外海進行全面軍事動作,採取了“一系列侵略和破壞穩定的行動”。新任白宮主持人就職的第二天,中國軍方在台灣防空區部署了13架戰略戰鬥機和轟炸機, 為了向那些在台北的“分裂主義者”發出“武力統一”的威脅,同時也向華盛頓發出一個強烈警告。
3). 疑似配備35機砲的中國海警船,成群結隊,「巡禮」釣島外海。這是2021年以來,中方的第七度類似舉動。包括美國、日本、印度和澳洲都透過「四方安全對話」,一致反對中國企圖片面改變現狀。因為隨著海警法,在2月1日正式生效,針對性偵巡都成了「依法行政」。
中國國防部的官網上,公告了84條海警法條文,在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前提下,賦予海警部隊,絕對的執法權。除了緝私、護漁,和海上救難,在國家「管轄海域」之內,有權拆除任何島礁建築,或是浮動裝置;而第四十七條,至第四十九條,則是授權前線,能對海域內,從事非法生產活動的外國船舶,在警告無效的狀況下使用槍枝或艦載武器。
2月9日,羅斯福號和尼米茲號兩艘航空母艦打擊群,在此舉行聯合演習,北京當局,藉由海警法,把執法觸角向南方延伸,使得南海成為美中兩國的衝突引爆點。
参考链接: